“后进”村到“后劲”村的嬗变——韩家坝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纪实
2018-09-11 09:53:54 来源: 点击:
核心提示
两年时间,解决了320万元全部村级欠债;2017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零到10万元的突破;今年上半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万元,年底预计可达到50万元以上……
就在4年前,提起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韩家坝村,人们的第一反应还是问题不少的“后进”村。如今,村里的农业开发、劳务产业逐步发展,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
短短4年时间,韩家坝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后劲”村。
谈起韩家坝村的变化,村民们说,这一切,要从2014年底新一届“两委”班子正式上任说起。
好班子凝聚一村民心
2014年5月,李军华放弃机关工作,回到家乡韩家坝村,同年底,当选为村支部书记、主任,新一届的“两委”班子也正式接手村里的工作。
此时的韩家坝村,是人们眼中的“后进”村。前任支部书记因受贿被判刑,部分党员有行贿等违法违纪行为,党员对支部意见大,参与支部工作的积极性低,历史遗留问题过多未能得到解决,支部丧失了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。
上任伊始,新“两委”班子及时调整思路,把提高支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放在首位,全力建强组织,筑牢堡垒,凝聚民心。
想提高支部影响力,首先得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路,水,电等民生问题着手。村里先后投资近400万元,新建了3条村组道路,并对主要道路进行硬化,对主要电力台区进行增压,实施安全饮水工程,解决了全村1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。
随着路、电、水等问题的解决,党员群众彻底改变了对支部的偏见,党员开始主动为支部建设建言献策,群众参与村级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增强,支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
好做法改善一村风气
来之不易的转变,让村“两委”班子高兴不已,暗下决心,绝不能再次失信于民。
在李军华的倡议下,“两委”班子带头公开践诺,制定了村干部“三不准”规定: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不准在村民家里吃一餐饭、喝一餐酒、打一场牌;不准发生一起公款吃喝事件,不报销任何一张餐饮费单据;不准参加任何一场与直属亲属无关的宴请,在园区乃至全区率先开展“人情风”整治。
韩家坝村坚持把公开放在决策之前,村内重大事项均充分征求意见后再民主决策,让全体党员、村民代表参与,全体村民监督执行。
同时,重拳开展纪律整顿,制定了一系列党员管理具体措施,加强党员队伍管理,对党员参与支部活动情况进行严格考勤,对年终民主评议垫底的党员和不遵守支部纪律的党员,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,要求全体党员牢记党员身份、履职尽责、廉洁齐家,以党员好家庭带动群众好家庭,以党员好作风带动村级好风气。
效果立竿见影,近年来,韩家坝村党支部被评为“宜昌市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”、“高新区先进党组织”,赢得了党员、群众的一致认可。
好思路富裕一村百姓
甫上任时,摆在“两委”班子面前最大的难题,是320万元的村级债务。
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?如何带领村民致富?亟需一个答案。
“两委”班子用一个月的时间,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,听取党员、群众的意见,厚厚的一叠笔记,让他们找到了村里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:班子战斗力不强,党员群众向心力不够,发展无斗志;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年停滞,无明确思路;村集体资产流失,基础薄弱。
针对这些问题,“两委”班子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,明确了通过依托电子园区开发建设,自行创办产业项目和提供配套服务,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径。他们立下了“军令状”,用两年时间还清所有村级债务,三年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,四年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。
为发展村集体经济,“两委”班子到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彭墩村,全国文明村宜都响水洞村等十多个先进示范村考察学习,并多次与重庆宜昌商会、宜昌福州商会等进行项目洽谈,成立了村集体的劳务公司,创立了农村生态旅游观光项目,在全村开展果品改良,培养产业发展和致富能手,正探索发展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,拟新办汽车修理厂,打造村级资产运营公司、农业产业开发公司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仅仅两年时间,韩家坝村就解决了320万元村级债务,2017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10万元的突破,今年上半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3万元,年底目标确保50万元。
以李军华为带头人的村“两委”班子,正在以看得见的变化,兑现对村民的承诺。
(转载自三峡日报)
上一篇:惠科电子产能翻番
下一篇:市委第一巡察组进驻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